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慧昭法師談禪門語錄 三重信眾禪心自覺
2024-07-14
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「福滿人間系列講座」,7月13日禮請佛光山副住持慧昭法師講說「星雲大師之禪門語錄」,分述「禪是什麼」、「學禪的目的」、「如何參禪」、「禪定與般若」、「禪者的生活修行」、「禪的智慧風光」等內容,皆是參究印心、為人處世最佳的修行寶典。信眾160人研讀講義、專注聆聽、寫下心得。
慧昭法師一一闡述六篇義理,以生活禪領眾研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《禪門語錄》,信眾則報以掌聲、笑聲回應「禪」在生活中的幽默與清淨。
「禪是什麼?」慧昭法師指出,禪是自我、生活、藝術、幽默、自然、空無,是我們人生的自性。如同惠能大師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。」及《金剛經》所云「一切法即非佛法」。
學禪的目的在啟發內在,透過正觀、正見,觀人事物,觀境、觀理、觀心都能「觀自在」。澈悟「緣起性空」理解因緣法錯綜複雜,佛教的般若正見、空性慧,助於認識世間真理實相。
「參禪何須山水地,滅卻心頭火亦涼」,慧昭法師直陳「如何參禪」。例舉馬祖道一:「處類是道」;黃檗禪師:「當體即是,動念即乖」。並闡明「禪定與般若」,「禪」就是「覺」,「覺」已包含定與慧,即是要「定慧等學」。
「禪者的生活修持」,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,起居飲食的生活裡,而不是刻意標榜。標榜是一時的好看,禪心詩意,才能持之永恆。除此,修行要保有平常心、不忘初心、善護心念,念念清明純善為要。
《金剛經》經文一開始說明,佛陀在生活裡處處展現般若,處處展現佛法,因為離開了生活就沒有般若與佛法,慧昭法師強調,佛陀就是在日常生活行六度實踐佛法。
天堂淨土在哪裡?慧昭法師說,在禪者心中,不在心外;菩薩的淨土在眾生身上,地藏菩薩的淨土在地獄。《維摩詰經》「隨其心淨則國土淨」,所謂「法身常住,而無所住」,說明處處都是淨土、處處都能解脫,勉眾做人間禪者,證悟本來面目,開啟「禪的智慧風光」。
慧昭法師一一闡述六篇義理,以生活禪領眾研讀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《禪門語錄》,信眾則報以掌聲、笑聲回應「禪」在生活中的幽默與清淨。
「禪是什麼?」慧昭法師指出,禪是自我、生活、藝術、幽默、自然、空無,是我們人生的自性。如同惠能大師:「佛法在世間,不離世間覺;離世求菩提,猶如覓兔角。」及《金剛經》所云「一切法即非佛法」。
學禪的目的在啟發內在,透過正觀、正見,觀人事物,觀境、觀理、觀心都能「觀自在」。澈悟「緣起性空」理解因緣法錯綜複雜,佛教的般若正見、空性慧,助於認識世間真理實相。
「參禪何須山水地,滅卻心頭火亦涼」,慧昭法師直陳「如何參禪」。例舉馬祖道一:「處類是道」;黃檗禪師:「當體即是,動念即乖」。並闡明「禪定與般若」,「禪」就是「覺」,「覺」已包含定與慧,即是要「定慧等學」。
「禪者的生活修持」,是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,起居飲食的生活裡,而不是刻意標榜。標榜是一時的好看,禪心詩意,才能持之永恆。除此,修行要保有平常心、不忘初心、善護心念,念念清明純善為要。
《金剛經》經文一開始說明,佛陀在生活裡處處展現般若,處處展現佛法,因為離開了生活就沒有般若與佛法,慧昭法師強調,佛陀就是在日常生活行六度實踐佛法。
天堂淨土在哪裡?慧昭法師說,在禪者心中,不在心外;菩薩的淨土在眾生身上,地藏菩薩的淨土在地獄。《維摩詰經》「隨其心淨則國土淨」,所謂「法身常住,而無所住」,說明處處都是淨土、處處都能解脫,勉眾做人間禪者,證悟本來面目,開啟「禪的智慧風光」。
最新消息
印度北方邦義診 佛教聖地僧伽施以療法蠲除病痛
2025-10-16竹東大覺寺 捐贈「吉祥公益米」溫暖人心
2025-10-16世界鐵人三項選手訪南天寺 視障運動員體悟佛法與競技共融
2025-10-16宿霧強震第二波賑災行動 佛光人深入偏鄉博哥送暖
2025-10-16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傳記】 百年佛緣──生活篇.我的鄉土情4-1
2025-10-16巴黎佛光人捐贈公益物資 關懷弱勢群體
2025-10-15Sagay教育局28週年慶頒獎典禮 表揚佛光山推動三好校園貢獻
2025-10-15不丹駐澳大使團副團長參訪南天寺 攜手推動佛教教育合作
2025-10-15藝遊芳華彩墨展開幕 交織藝術與信仰
2025-10-15金光明寺讀報教育 開啟中園國小學生閱讀新思維
2025-10-15
相
關
消
息